(僑鄉新貌)無人機運輸、智能分揀 科技助力浙江楊梅產銷
中新社臺州6月19日電 題:無人機運輸、智能分揀 科技助力浙江楊梅產銷
作者 傅飛揚 孫楊洋
“用人工挑100斤楊梅,80米高的山坡來回一趟大概需要40分鐘,同樣的重量用無人機運輸只要3分鐘,成本也更低。”眼下正值浙江各地楊梅采收旺季,連日來,在臺州市仙居縣,無人機“飛手”鄭新庭和10多位團隊成員輾轉當地多個村莊,“楊梅季(6月中旬至7月中旬)短暫,我每天要接三四十個電話,基本都是梅農預約無人機運輸服務”。

凌晨1時許,仙居的楊梅山上,采摘工人亮起的頭燈宛如點點星光。鄭新庭介紹說,凌晨采摘溫度低,可以鎖住楊梅表面的水分,而下一道工序就是運輸,最好趕在天色大亮之前完成,在部分搬運工行走不便的楊梅種植區,無人機運輸是最經濟、安全的方式。
“整個楊梅季,我們團隊預計能用無人機運輸超過100噸楊梅。”鄭新庭表示,如今,隨著低空經濟日漸發展和國補政策不斷推出,越來越多的梅農購買無人機,通過吊運的方式高效運送楊梅,他們還整合了周邊農戶的無人機資源,在楊梅季互幫互助。
仙居縣被譽為“中國楊梅之鄉”,2024年,該縣楊梅種植面積14.7萬畝,產量12.1萬噸,鮮果產值12.3億元人民幣,全產業鏈產值45億元人民幣。近年來,仙居楊梅先后開拓加拿大、新加坡、荷蘭等海外市場,2024年出口貨值突破80萬美元。
楊梅出口背后,是梅農依托智能化、數字化手段,串連起楊梅“種—產—銷”鏈條的科學發展策略。
走進位于仙居縣的一家農業合作社,“90后”梅農朱婷在屏幕上操作整個數字化智能分揀倉的工作事項——柔性無損分揀流水線上,隨著精密檢測設備快速掃描,一顆顆楊梅的糖度、大小等數據被精準讀取。此后,它們將按照既定標準被分流至8條包裝線。
“我們用機器1個小時能分揀500斤精裝楊梅,人工的話1個人每天最多分揀100斤左右。”朱婷介紹說,他們今年新引入集“光學傳感+AI決策+氣動執行”于一體的毫秒級分選技術體系,實現了楊梅分選從依賴經驗向數據驅動的轉變。

在寧波慈溪,今年不少梅農開始嘗試AI(人工智能)直播售賣楊梅,節省人力成本、提高銷售效率;在僑鄉麗水青田,智能果園巡檢機器狗、元宇宙農場等共同組成楊梅產業大腦,助力高品質楊梅出口西班牙、意大利等國家……
2023年,“仙居古楊梅群復合種養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在當地梅農胡英俊看來,新一代梅農已無需像父輩那樣靠天吃飯,在田間地頭的“黑科技”加持下,農戶們的“梅”好生活正越來越甜。(完)

- 專題:精彩中國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07月21日 16:44:59
- 2025年07月21日 16:43:33
- 2025年07月21日 15:58:22
- 2025年07月21日 14:11:37
- 2025年07月18日 21:35:02
- 2025年07月18日 19:51:54
- 2025年07月18日 19:45:33
- 2025年07月18日 17:13:30
- 2025年07月17日 20:15:12
- 2025年07月17日 20: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