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對可口可樂“下手”, 牽動一整條利益鏈
在號召“讓美國再次偉大”之后,美國總統特朗普盯上了全球最流行的飲料之一——可樂。
近日,他在社交媒體上宣布,可口可樂公司已“同意”在美國市場改用“真正的蔗糖”制作可樂,替代現有的高果糖玉米糖漿(HFCS)。

一時間輿論嘩然。但可口可樂公司只是表示“感謝總統的熱情”,并稱將很快分享更多創新產品的信息。
可口可樂這條回復,被歸納為四個字:不改,謝謝!
為什么特朗普執念于“真正的蔗糖”?
因為從口味角度看,蔗糖甜味更圓潤、停留時間更長,玉米糖漿的甜味則更短促、助推香氣。不少消費者認為蔗糖版本更接近“老味道”,尤其以墨西哥版玻璃瓶可樂為“懷舊經典”。
但從成本角度考慮,蔗糖價格遠高于玉米糖漿,轉用蔗糖勢必抬高生產成本。《時代》雜志指出,這種替換將使產品成本上漲10%到15%。
目前,美國對主要蔗糖出口國墨西哥、巴西正考慮加征關稅,也可能進一步推高甜味劑價格。
事實上,早在19世紀可口可樂公司初創時期,原料原本就是蔗糖。而到了上世紀80年代,由于美國政府進口糖征收關稅等原因導致蔗糖價格上漲,可口可樂公司將其在美國銷售的可樂原料中的蔗糖改為玉米糖漿。
這一調整,至今仍在影響美國超市貨架上的每一瓶可樂。
而如今,這場“甜味之爭”開始帶上政治色彩。
特朗普并未明言批評玉米糖漿,但政府主導的“讓美國再次健康”(MAHA)委員會早前發布報告,將高果糖玉米糖漿列為“導致兒童肥胖”的潛在元兇。
這場看似關于“味道”的爭議,實則牽動著美國農業利益的神經。
在美國農業版圖中,玉米不僅是基礎作物,更是高補貼作物。高果糖玉米糖漿的普及,不僅僅是口味偏好,而是深植于聯邦農業補貼體系之中。
美國開始對玉米進行補貼可以追溯到1933年,旨在應對大蕭條時期的農業困境。特朗普第一個任期時,曾向美國農民發放了約280億美元的補貼,以緩解貿易爭端給美國農民所帶來的打擊,這幫助美國農業凈收入在2020年達到了7年來的最高。
數十年來,美國政府持續向玉米種植提供高額補貼,使得玉米不僅成為飼料、燃料的來源,也以其他形式滲透進飲料、零食、調料等工業食品的每一個角落。相比之下,蔗糖由于進口限制和配額制度,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長期受限。
因此,特朗普輕松一句“換糖”,不僅是簡單的配方調整,更可能被視為一次對農業利益格局的觸碰。美國玉米種植州在政治版圖中多數屬于共和黨票倉,糖分轉換的背后,是農場主、游說團體乃至州議員的集體利益網絡。
更現實的問題是,消費者是否真的關心配料表上是HFCS還是蔗糖?多數時候,他們更在意的是價格。而在飲料公司眼中,穩定的供應鏈與成本控制,遠比一場“懷舊營銷”來得重要。
一瓶可樂的甜味背后,牽動的并非只是味蕾,而是聯邦農業補貼、貿易關稅摩擦與企業風險評估。
這也解釋了,為何即使面對特朗普的“個人干預”,可口可樂的回應仍舊克制含蓄——它必須在“順水推舟”與“堅守成本”的邊界間,維持一種微妙的平衡。
(“三里河”工作室)

- 專題:三里河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07月18日 21:35:02
- 2025年07月18日 19:51:54
- 2025年07月18日 19:45:33
- 2025年07月18日 17:13:30
- 2025年07月17日 20:15:12
- 2025年07月17日 20:03:26
- 2025年07月17日 19:54:15
- 2025年07月17日 16:08:11
- 2025年07月17日 15:13:11
- 2025年07月17日 14: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