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選“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這位“神炮手”真牛!
中新網7月22日電(鐘新軍)7月20日,中宣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聯合發布12名“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其中有一位來自人民海軍的先進典型、海軍資陽艦主炮區隊長馬少利,堅守艦炮崗位27載,多次立功受獎。透過他的強軍精武事跡,對于看似古老的艦炮在現代海戰中的作用,大家或許會有不一樣的認識。
導彈“當家”是主流
據新華社報道,馬少利所在的海軍資陽艦,是國產054A型導彈護衛艦。因與“五四”諧音,軍迷們還給該型艦送了個愛稱:“新青年”。

導彈護衛艦,顧名思義,就是以導彈為主要艦載武器的中大型水面戰艦。
現代導彈護衛艦具有較強綜合作戰能力,通過搭載不同類型導彈,可對海陸空潛目標實施全方位打擊,堪稱名副其實的“海上多面手”。
據央視報道,被譽為航母“帶刀護衛”的054A型護衛艦,配備4組8聯裝垂發系統,可混裝發射紅旗-16防空導彈、鷹擊-83反艦導彈和魚-8反潛導彈,火力十分強大。
如果列裝飛得遠、打得準的巡航導彈,更可讓護衛艦如虎添翼,甚至某種程度上成為影響地區局勢的重要棋子。
比如2015年10月7日,俄羅斯從世界最大內陸湖——里海,用排水量僅千噸的小型護衛艦發射26枚“口徑”巡航導彈,遠程打擊敘境內多處敵方目標。
俄軍方稱,這些導彈飛行距離達1500公里,命中誤差范圍不超過3米。
此戰當時曾引發熱議,因為誰也沒想到,幾乎300年沒打過仗、名不見經傳的俄軍里海區艦隊,火力竟能覆蓋從黑海到阿拉伯半島和東地中海的廣闊區域。
艦炮作用不可小覷
既然導彈這樣厲害,那么,為何現代艦艇仍普遍保留、發展不同口徑和用途的艦炮呢?
第一,成本優勢無可比擬。
美國海軍學院網站刊文稱,與單價超200萬美元的“戰斧”巡航導彈相比,軍艦發射一枚127毫米MK-45普通炮彈只需1000多美元。

即使改用射程100公里的155毫米制導炮彈,耗費也僅為“戰斧”的3%,打擊精度卻與前者不相上下。如果追求對沿岸目標的同等打擊威力,20發制導炮彈足矣,而成本不過是“戰斧”的六成。
未來,電磁炮、激光炮等新概念武器上艦后,艦炮將兼具射程遠、精度高、成本低、隱蔽性強等特點,性價比優勢或更加顯著。
第二,攻防兼備,用途廣泛。
雖然現代艦載導彈技術發展呈通用化趨勢,但主要體現在“多型兼容”的混裝發射領域。要做到一型導彈“包打擂臺”,目前看還不現實。
而艦炮既可攔截空中目標、打擊水面艦艇,又能對岸攻擊,在發射速度、殺傷威力等方面,也較導彈更勝一籌。
第三,性能可靠,戰場生存能力強。
導彈的強大威力源于精密的光電設備,但也使其易遭對方電子干擾而效能大打折扣。
反觀艦炮,在激烈的電磁對抗環境下,或艦載信息化系統因故障、毀傷無法正常工作時,其仍可借助數學計算、光學觀瞄等傳統手段保持火力輸出。
如何練就“神炮手”
艦炮長處雖多,但要想發揮最強戰力,人的作用依舊是最重要、最關鍵的。
而馬少利的“?!?,就在于他通過日復一日的努力,成長為一名響當當的“兵專家”“神炮手”。
據中國軍網報道,馬少利首次參加某型護衛艇主炮實彈射擊考核,命中1發為合格,而他命中8發。

后來在入列不到1年的海軍宣城艦任艦炮班班長時,該艦奉命參加海軍實彈射擊競賽性考核,他又帶領全班以首發命中的優異成績奪得第一。
27年來,他先后在4型艦艇、6型艦炮崗位工作,累計實射炮彈萬余發,幾乎每一發他都會做精細的射后分析。
從艦炮搖擺幅度、發射藥膨脹速度,到炮彈出膛后在風向風速影響下的彈道變化角度,幾十萬條大數據匯聚在一起,馬少利總結研究出一套可有效提升射擊精準度的“射后數據分析法”。
而通過鉆研并熟練掌握各型艦炮的結構原理,并結合多年積累的實踐經驗和15萬字學習筆記,他不僅編寫了《某型艦炮電氣原理與維修》等海軍統編教材,還創新提出校正實彈射擊精度的“快速瞄星法”,在戰區海軍得到推廣使用。(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7月22日 11:57:03
- 2025年07月22日 11:30:42
- 2025年07月22日 11:14:15
- 2025年07月22日 11:13:17
- 2025年07月22日 10:36:18
- 2025年07月22日 09:32:06
- 2025年07月22日 08:16:00
- 2025年07月22日 08:01:43
- 2025年07月21日 19:04:00
- 2025年07月21日 19: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