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專家學者熱議“船政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
中新網福州7月2日電 題:兩岸專家學者熱議“船政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
作者 葉秋云
“我外公一輩的族親中,有多位曾是中國海軍和海軍航空兵成員,外公陳泰亮、大伯公陳泰耀是其中的代表。”為期3天的海峽論壇·兩岸船政文化交流活動正在福建福州舉行,新西蘭華僑、船政后裔楊思慈向筆者展示了三張老照片素描圖,并講述了中國第一代海軍飛行員陳泰耀的故事。

為深入了解先輩事跡,楊思慈曾多次到訪福州,前往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福建省檔案館等地搜尋史料檔案,并曾向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捐贈陳氏族譜。他表示,船政后裔應銘記抗日戰爭歷史,保護史料檔案。
為期3天的海峽論壇·兩岸船政文化交流活動,吸引了來自海峽兩岸的船政專家學者、船政后裔、臺灣青年代表等200余人參與,“船政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船政史跡申遺”等話題,成為此次參會人員關注的焦點。
活動上,臺灣船政史跡——中法海戰臺灣戰場炮臺、臺灣船政史跡——延平郡王祠、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這些位于兩岸的船政史跡在此次活動中以圖片形式展出,引得參會人員駐足觀賞。

左宗棠后裔左煥琛在致辭中指出,船政文化不僅是歷史印記,更是兩岸同胞血脈相連、命運與共的生動見證。臺灣黃埔軍校同學后代聯誼會會長丘智賢在看完圖片后也感慨道:“歷史記憶需要代代守護,船政文化蘊含的民族精神,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寶貴財富。”
丘智賢多年來持續組織、開展抗日戰爭紀念考察及黃埔軍校紀念活動,海峽論壇·兩岸船政文化交流活動上啟動的“船政抗戰史跡調查項目”引起他的關注。他說:“兩岸共享抗日戰爭史料,共寫抗日戰爭史書,十分有必要。”

在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里,探秘船政往事與航海傳奇;觀看船政歷史題材立體演藝秀《最憶船政》,深入感受船政文化的歷史底蘊;參訪福州三坊七巷,觀賞古厝、古跡的修復與活化利用……臺灣作家徐宗懋直言,將船政文化和旅游、演藝等多種形式結合,十分吸引人,這種創新融合能讓更多人直觀感受船政文化的魅力。
而在沈葆楨第六代孫女、林則徐基金會副會長沈園看來,除了船政史跡的保護和發掘外,可以利用AI、大數據等高新技術,系統收集、整理船政文化相關的史跡資料,并進行統一對外傳播,更好地助力船政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此次活動吸引了眾多臺灣青年參與。馬尾船政文化研究會會長陳悅指出,這印證了船政文化跨越地域的強大吸引力——它不僅屬于福州、屬于大陸,更是聯結兩岸的文化紐帶。“船政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需要兩岸共同發力。”(完)

國內新聞精選:
- 2025年07月13日 09:00:59
- 2025年07月12日 10:01:58
- 2025年07月11日 21:36:49
- 2025年07月11日 20:28:09
- 2025年07月11日 18:58:47
- 2025年07月11日 14:13:45
- 2025年07月11日 12:38:29
- 2025年07月11日 12:35:29
- 2025年07月10日 17:56:26
- 2025年07月10日 11: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