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中國實施“適度寬松”貨幣政策半年,“答卷”如何?
中新社北京7月14日電 (記者 夏賓)中國央行14日發布的金融數據“半年報”顯示,金融總量保持合理增長。
截至6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8.9%,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8.3%,人民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7.1%。還原地方專項債置換的融資平臺貸款后,貸款同比增速仍約8%。
中國實施“適度寬松”貨幣政策半年,交出了一份怎么樣的“答卷”?
一是貨幣政策持續發力。
去年,中國央行四次實施比較重大的貨幣政策調整;今年上半年,又推出一攬子金融支持措施。
從總量看,保持了流動性充裕。央行5月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一次性向市場提供長期流動性約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6月兩次開展買斷式逆回購操作共1.4萬億元。
從價格看,繼續推動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5月下調政策利率0.1個百分點,下調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利率0.25個百分點,帶動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行0.1個百分點。
從結構看,加大重點領域支持力度。設立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增加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額度,創設科技創新債券分擔工具,加力支持提振消費、科技創新。優化兩項資本市場支持工具,下調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拓寬保障性住房再貸款使用范圍。
二是支持實體力度穩固。
業內專家表示,貨幣政策取向主要是對狀態的描述,目前貨幣政策的狀態是“適度寬松”的。金融總量指標增速明顯快于經濟增速。從金融“半年報”的數據看,貨幣政策對實體經濟是支持性的,力度是充足的。
如,今年1至6月份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約3.3%,比上年同期低約45個基點。
在市場人士看來,未來政策實施節奏和力度上要根據形勢變化靈活把握。當前國內經濟運行總體向好,前期一系列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中國經濟結構加快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在信貸增速受前期高基數影響有所放緩的同時,股票、債券等直接融資規模快速增長,融資結構不斷優化,流向實體經濟的總資金規模仍維持在高水平上。
市場人士表示,當前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調整總體處于觀望階段,而中國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基調并沒有改變,當然未來貨幣政策的實施也會觀察和評估國內外經濟運行狀態,靈活把握。
三是保障重點領域資金。
“從全年來看,貸款能夠維持合理增長,對重點領域的支持是有保障的。”市場人士稱,上半年,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普惠小微貸款、“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貸款的增速均明顯高于全部貸款增速。
數據顯示,6月末,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68.56萬億元,同比增長7.1%。其中,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為14.84萬億元,同比增長8.7%,增速比各項貸款高1.6個百分點。
此外,金融“五篇大文章”貸款量增、價降、面擴。5月末,科技、綠色、普惠、養老、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貸款余額103.3萬億元,同比增長14.0%,年內貸款增量在各項貸款增量中的占比超六成。
5月份,金融“五篇大文章”新發放貸款(本外幣)加權平均利率為3.69%,比上月末下降4個基點,比上年同期下降56個基點。
業內專家判斷,隨著各項貨幣政策工具的持續發力顯效,全年信貸仍將維持合理增長,科創、消費、綠色、普惠等重點領域保障是有力度的。(完)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07月15日 19:45:38
- 2025年07月15日 19:02:08
- 2025年07月15日 18:43:50
- 2025年07月15日 18:23:01
- 2025年07月14日 18:55:38
- 2025年07月14日 18:38:49
- 2025年07月14日 17:48:47
- 2025年07月11日 15:19:01
- 2025年07月11日 15:05:45
- 2025年07月11日 11:2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