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風后11天仍沒電!臺灣災民“炸鍋”:我們被忘了!
臺風“丹娜絲”近日席卷臺灣,造成臺灣近年來最嚴重的電力災損。
其中重災區臺南倒了1133支電線桿,累計停電超30萬戶,有民眾家中停電近200小時。
停電危機下,臺灣一名89歲阿嬤點蠟燭照明引發火災不幸葬身火場;臺電員工不眠不休搶修,有人觸電命危,有人被要求擺拍作政治宣傳;當地漁民則守著死魚漂浮的魚塭哭訴,“當局把我們忘了”。
然而更令人不解的是,臺灣南部是民進黨推行“非核家園”政策以來的光電重鎮,當地民眾卻發現,自己的家門口出現“光電板越多,停電越久”的窘狀。
停電長達11天
臺風“丹娜絲”7日在臺灣嘉義縣沿海登陸,致使臺灣許多家庭陷入困境。其中,臺南停電情況尤其嚴重,臺南北門區內的永隆里停電長達11天,七股區停電近200小時,災民苦不堪言。
有人家中冰箱里的東西全壞掉,冰箱淪為“工具箱”;有人因天氣炎熱難以入眠,在室外睡躺椅;產業界人士則眼睜睜看著財產不斷縮水,卻無計可施。

在臺南七股與北門,因道路阻斷未清,漁民無法進入魚塭整理災后環境,只能眼睜睜看著文蛤與虱目魚大批死亡。有民眾表示,好不容易看到臺電人員出現在路口,另一邊也已經復電了,想著當時天色已晚,再忍一晚也沒關系,結果再也沒看到人來了,悲嘆:“市政府把我們忘記了。”

還有人因停電失去生命。12日夜里,一位89歲臺南吳姓阿嬤不幸葬身火場。
吳姓阿嬤家在臺南七股區溪南里,周邊是大面積光電場。那一周溪南里大停電,吳姓阿嬤的兒子擔心母親跌倒,特意在她房門口點了蠟燭。沒想到那晚風特別大,蠟燭被吹倒,燒著地上的衛生紙。火苗一冒,一下就竄上木墻。由于老屋干燥,屋里又堆滿雜物,火勢迅速蔓延開來。
溪南里里長表示,他理解天災造成大規模電力損毀,電線桿倒了太多,要搶修確實不容易,“但停電要是沒那么久,也不會發生這場悲劇。”
“面子工程”大過天?
吳姓阿嬤的悲劇發生后,有臺媒報道,消防隊事后上門,送來“火災警報器”,要求其兒子拿著“如何預防火災”的宣傳海報拍照。最后里長發火,把人轟了出去:“你給一個剛被火燒掉房子的人送火災警報器,會不會太離譜?”
無獨有偶,臺電員工也深陷“擺拍”風波。15日下午,一名李姓臺電人員在搶修電力時不幸觸電命危。16日,臺灣電力產業工會聯合多家企業工會發聲,指出員工搶修本就吃力,卻還被要求在工作、用餐時“擺拍制圖”,質疑臺電高層將一線人員的辛勞當成政治工具。
有知情人士提供臺電6月份內部會議記錄,其中董事長指示,停電時要及時向媒體發布照片影片;總經理也要求各區處單位指導現場同仁準備搶修相關照片、影片,還讓現場領班接受拍照訓練。管理層自上而下都在強調照片影片的重要性,不禁讓人質疑:現場工作人員究竟是搶修重要,還是拍照回傳重要?

當“面子工程”侵入社交媒體,嘉義一名高中生因發文揭露家鄉長達十天沒電,遭“青鳥”攻擊,被指丟了當局的臉,恐觸碰臺灣地區所謂“國安法”。
最終該學生選擇撤下貼文,無奈表示其他災民也有類似不滿,只希望停止無謂論戰,多做些幫助家園恢復的工作。有臺灣網民表示,很難想像2025年的臺灣還有這種事,“當局失能,青鳥無法無天,實在令人憤慨。”

光電板越多,停電越久?
臺風災害后臺灣亂象頻出,但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一出“光電板越多、停電越久”的荒誕劇正在臺灣南部沿海地區上演。
有臺媒調查發現,被光電板包圍的地區,卻是全國復電最慢的地方,例如全臺灣“種電”第一名的北門、七股、下營等區,停電都高達100個小時以上。
光電板圍繞,卻無電可用,問題出在哪?
有網友分析認為,現實中,綠電作為商品需追求利潤最大化,即便鋪設防災地下電纜,電力也不會優先供給當地——而是“農村發電、城市用電”,最終形成“發電中心反成缺電孤島”的荒謬現狀。
今年5月,隨著最后一座核電機組停機,臺灣正式進入“非核家園”時代。諷刺的是,這些為支撐“非核家園”而遍地鋪設的光電設施,非但沒有造福當地民眾,反而成為新的災難源頭。
嘉義布袋新塭的水面型光電場,完工不到兩年,大量的光電板被狂風吹翻破損,殘骸遍布道路、水中;屏東佳冬的離岸海上太陽能光電系統浮臺也遭臺風巨浪侵襲潰散,大量的浮臺殘骸與破碎泡棉綿延在長達數公里海灘上,甚至漂至高雄林園海灘等地。

尤其如今許多太陽能系統不只設在沿海或養殖場,更遍布在人口密集的市區如校園、家戶、小型工廠等建筑物屋頂。強風吹飛許多光電場的太陽能光電板,嘉義、臺南等地都傳出光電板砸屋又毀車的災情,甚至有的光電板直接飛插在學校的操場。光電板本要挽救“非核家園”時代的用電,結果變成“殺人兇器”。
臺灣《風傳媒》據此指出,這幾起嚴重的光電板毀損事件,暴露民進黨“光電達標計劃”的不堪一擊,不僅未考慮臺灣陸地面積狹小、卻有多元地形的生態復雜性,也未曾周詳評估臺灣每年地震、臺風等自然災害數量居高不下的境況,規劃在滯洪池、離岸鋪設大面積太陽能板,不僅風險過高,還浪費公款。其直指:我們透過臺風“丹娜絲”看清“非核家園”是個美好理想、卻一點都不實際的“大餅”。
臺輿論認為,臺風“丹娜絲”如同一面“照妖鏡”,暴露出臺灣光電產業的多重問題。在光電殘骸滿地、民生哀嚎的當下,試問民進黨當局,臺灣還經得住幾次臺風?
(中新社微信公眾號 作者:芒金)

國內新聞精選:
- 2025年07月19日 20:20:17
- 2025年07月19日 17:07:57
- 2025年07月19日 16:12:33
- 2025年07月19日 14:43:35
- 2025年07月19日 13:08:57
- 2025年07月18日 22:18:07
- 2025年07月18日 17:57:02
- 2025年07月18日 14:38:20
- 2025年07月18日 13:36:18
- 2025年07月18日 13: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