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質并舉!解碼上半年中國產業經濟三大結構性亮點
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產業經濟在復雜環境中展現出強勁韌性與創新活力,三大結構性亮點尤為突出。
亮點一:一產快、二產穩、三產熱,三次產業協同性增強
從三次產業看,呈現出第一產業增速加快、第二產業總體平穩、第三產業繁榮增長的態勢。
上半年,農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7%,糧食意向種植面積穩中有升,夏糧實現穩產豐收,農業生產總體形勢良好,糧食安全根基牢固。
工業生產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態勢,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高于上年同期0.4個百分點、略低于今年一季度0.1個百分點,運行在5.5%-6.5%的合理區間。工業產能利用率、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等指標保持穩定,制造業PMI連續三個月邊際改善。
服務業加速復蘇,上半年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5%,比一季度加快0.2個百分點,明顯高于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0.9個和0.5個百分點。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5.9%,比上年同期提高1個百分點,為2024年以來最高值,表明服務業正處于加快發展復蘇通道。
亮點二:工業向新、向綠、向智步伐加快,工業升級動能澎湃
工業向新提質,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
上半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快于規上工業3.1個百分點,3D打印設備、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3.1%、36.2%、35.6%,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未來產業加快布局。
例如,上半年國內人形機器人領域融資事件達77起,人形機器人展示場景已從“走跑跳”向家庭應用、商業服務等全面升級。
工業向綠轉型,新型工業化綠色底色彰顯。
近年來,重點工業行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單位增加值用水量、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3個指標持續下降。
上半年,風電發電機組產品、高性能化學纖維等綠色低碳產品產量分別增長72.0%、36.6%。各地培育了一大批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以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加快推動工業綠色發展。
工業向智發力,工業質效提升明顯。
上半年,規模以上數字產品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9%,智能無人飛行器制造、智能車載設備制造、工業機器人、工業控制計算機及系統等行業和產品快速增長,智能化已經成為新型工業化的顯著特征。
同時,人工智技術深度賦能傳統產業,顯著提升產業生產質量效益。目前我國擁有“燈塔工廠”的數量已達85家,占全球總數的45%,覆蓋了多個制造業行業,智能制造水平全球領先。在寧德時代的“燈塔工廠”中,生產每組電池僅耗時1.7秒,缺陷率降至PPB(十億分之一)級別。
亮點三:生產性服務業、生活性服務業齊頭并進,“雙輪驅動”特征凸顯
上半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59.1%,對GDP增長貢獻率為60.2%,“兩個60%”的特征明顯。
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現代服務業成增長引擎。今年以來,郵政、電信、信息、金融等生產性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連續多月位于55.0%以上較高景氣區間,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1.1%和9.6%,電子商務服務、信息服務、研發與設計服務規上企業營業收入保持兩位數增長。
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融合深入加深,有力支撐制造業服務化、產業數字化轉型;生活服務業持續創新,生活服務消費多領域表現亮眼。
上半年,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5.3%,居民服務性消費支出占比達到45.5%。文化旅游、直播電商、智慧養老等發展態勢良好,國產電影《哪吒2》登頂全球動畫電影票房冠軍,“蘇超”成為廣受關注的現象級賽事。服務消費升級有力支撐和帶動了生活服務業擴容提質。
總的看,上半年我國產業經濟交出一份量質并舉的答卷,不僅印證了宏觀調控政策的有效性,也凸顯新質生產力培育的系統性突破。
展望下半年,隨著宏觀政策協同發力見效、新舊動能轉換深化、消費場景持續拓展,產業經濟有望在創新引領與綠色轉型的深度融合中積蓄更強發展勢能,為高質量發展筑牢堅實基礎、注入持久動力。
作者:劉泉紅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所所長、研究員,洪群聯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所室主任、研究員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07月18日 21:35:02
- 2025年07月18日 19:51:54
- 2025年07月18日 19:45:33
- 2025年07月18日 17:13:30
- 2025年07月17日 20:15:12
- 2025年07月17日 20:03:26
- 2025年07月17日 19:54:15
- 2025年07月17日 16:08:11
- 2025年07月17日 15:13:11
- 2025年07月17日 14:35:37